top of page

 

五盖


复有五法,谓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戏盖、疑盖。——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第8卷


云何五灭法?谓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戏盖、疑盖。——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


复次于诸静虑等至障中。略有五盖。将证彼时能为障碍。何等为五。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惛沉睡眠盖。四掉举恶作盖。五疑盖。贪欲者。谓于妙五欲。随逐净相。欲见。欲闻乃至欲触。或随忆念。先所领受。寻伺追恋。嗔恚者。谓或因同梵行等举其所犯。或因忆念昔所曾经不饶益事嗔恚之相。心生恚怒。或欲当作不饶益事。于当所为嗔恚之相。多随寻伺。心生恚怒。惛沈者。谓或因毁坏净尸罗等随一善行。不守根门。食不知量不勤精进减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于所修断不勤加行随顺。生起一切烦恼。身心惛昧。无堪任性。睡眠者。谓心极昧略。又顺生烦恼坏断加行。是惛沈性。心极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二合说一盖。又惛昧无堪任性。名惛沈。惛昧心极略性名睡眠。由此惛沉生诸烦恼随烦恼时。无余近缘如睡眠者。诸余烦恼及随烦恼。或应可生。或应不生。若生惛昧。睡眠必定皆起。掉举者。谓因亲属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或随忆念昔所经历戏笑欢娱所行之事。心生諠动腾跃之性。恶作者。谓因寻思亲属等故。心生追悔。谓我何缘离别亲属。何缘不往如是国土。何缘弃舍如是国土来到于此。食如是食。饮如是饮。唯得如是衣服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众具。我本何缘少小出家。何不且待至年衰老。或因追念昔所曾经戏笑等事。便生悔恨。谓我何缘于应受用戏乐严具朋游等时。违背宗亲朋友等意。令其悲恋涕泪盈目。而强出家。由如是等种种因缘。生忧恋心。恶作追悔。由前掉举与此恶作处所等故。合说一盖。又于应作不应作事。随其所应。或已曾作。或未曾作。心生追悔。云何我昔应作不作。非作反作。除先追悔所生恶作。此恶作缠犹未能舍。次后复生相续不断忧恋之心。恶作追悔。此又一种恶作差别。次前所生非处恶作。及后恶作虽与掉举处所不等。然如彼相腾跃諠动。今此亦是忧恋之相。是故与彼杂说一盖。疑者。谓于师于法于学于诲及于证中。生惑生疑。由心如是怀疑惑故。不能趣入勇猛方便正断寂静。又于去来今及苦等谛。生惑生疑。心怀二分。迷之不了。犹豫猜度。——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11卷


问此贪欲盖以何为食。答有净妙相。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净妙相者。谓第一胜妙诸欲之相。若能于此远离染心。于余下劣亦得离染。如制强力余劣自伏。此复云何。谓女人身上八处所摄可爱净相。由此八处。女缚于男。所谓歌舞笑睇。美容进止。妙触就礼。由此因缘。所有贪欲。未生令生。生已增长。故名为食。问此贪欲盖谁为非食。答有不净相。及于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习。以为非食。此复云何。谓青瘀等。若观此身种种不净杂秽充满。名观内身不净之相。复观于外青瘀等相种种不净。名观外身不净之相。由观此二不净相故。未生贪欲令其不生。生已能断故。名非食。由于彼相如理作意故。遮令不生。多所修习故。生已能断。前黑品中。由于彼相不正思惟故。未生令生。多所修习故。倍更增广。——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11卷


问嗔恚盖以何为食。答有嗔恚性。有嗔恚相。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依于种种不饶益事心生恼害。名嗔恚性。不饶益事。名嗔恚相。于九恼事。不正作意。名不正思惟。如是等事皆名为食。问此嗔恚盖谁为非食。答有仁慈贤善。及于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习。以为非食。又此慈善恒欲与他安乐为相。修力所摄。由思择力所摄作意。调伏九恼。以能断除嗔恚盖故。经中唯说此为非食。——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11卷


问惛沉睡眠盖以何为食。答有黑暗相。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问此盖谁为非食。答有光明相。及于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习。以为非食。明有三种。一治暗光明。二法光明。三依身光明。治暗光明。复有三种。一在夜分。谓星月等。二在昼分。谓日光明。三在俱分。谓火珠等。法光明者。谓如有一随其所受所思所触。观察诸法。或复修习。随念佛等。依身光明者。谓诸有情自然身光。当知初明。治三种暗。一者夜暗。二者云暗。三者障暗。谓窟宅等。法明能治三种黑暗。由不如实知诸法故。于去来今多生疑惑于佛法等亦复如是。此中无明及疑俱名黑暗。又证观察。能治惛沉睡眠黑暗。以能显了诸法性故。——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11卷


问掉举恶作盖以何为食。答于亲属等。所有寻思。于曾所经戏笑等念。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亲属寻思者。谓因亲属或盛或衰。或离或合。发欣戚行。心生筹虑等。国土寻思者。谓因国土盛衰等相。广如前说。不死寻思者。谓因少年及衰老位诸有所作或利他事。发欣戚行。心生筹虑等。笑者。谓随有一或因开论。或因合论。现齿而笑欢聚哑哑。戏者。谓双陆摴蒱弄珠等戏。或有所余种类欢乐。谓互相受用受用境界。受诸快乐。或由同处。或因戏论。欢娱而住。所行事者。谓相执持手臂发等。或相摩触。随一身分。或抱或呜。或相顾眄。或作余事。问此盖谁为非食。答有奢摩他。及于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习。以为非食。奢摩他者。谓九种住心。及奢摩他品所摄诸法。谓于自他若衰若盛可厌患法。心生厌离惊恐恶贱。安住寂静。——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11卷


问疑盖以何为食。答有去来今。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谓我于过去。为有为无。广说如上。不正思惟者。谓不可思处所摄思惟。不可思处者。谓我思惟。有情思惟。世间思惟。若于自处。依世差别。思惟我相。名我思惟。若于他处。名有情思惟。若于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处。名世间思惟。谓世间常。或谓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问此盖谁为非食。答有缘缘起。及于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习。以为非食。由彼观见。唯有于法及唯法因。唯有于苦及唯苦因故。所有一切不正思惟为缘。无明于三世境。未生者不生。已生者能断。若不如理而强作意。其如理者而不。作意。总说此二。名不正思惟。若于是中应合道理。应知是处名为如理。谓于闇中作光明想。由此方便。如理作意。非不如理。于余处所。亦有所余如理作意。——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11卷


云何清净诸盖。谓彼如是住阿练若或复树下或空室等。于五种盖净修其心。所谓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及以疑盖。从彼诸盖净修心已。心离诸盖安住贤善胜三摩地。如是名为清净诸盖。——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21卷


菩萨摩诃萨修静虑者有五种障。一切有情皆被覆翳。所谓五盖。一者贪欲二者嗔恚三者掉悔四者昏眠五者疑盖。除此五盖方得禅定身心不动。是故菩萨而观察之。何因而起云何远离。菩萨应当先观色欲犹如水月。水动月动心生法生。贪欲之心亦复如是。念念不住速起速灭。……嗔火烧心何能修定。劫功德贼无过嗔恚。修静虑者应当远离。……次掉悔盖者。犹如狂人身心错乱。或缘亲里国邑寿命。苦乐等事妄起寻求。生善恶念追悔所作。如是躁动不能寂静。覆蔽行舍障奢摩他。如是名为掉悔重盖。……复次昏眠盖者。……能覆轻安障观慧品。修静虑者应当除弃。是则名为昏眠重盖。复次疑惑盖者。常怀疑惑理事不决。障碍施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三世因果。三宝性相皆不显现。如何能生微妙静虑。是名疑盖。——乾隆大藏经第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为五盖。一爱欲。二嗔恚。三睡眠。四不了悔。五为疑。是为五种。上禅已舍彼爱欲盖。为何等。爱欲名为所为。五乐爱着。发生可求。随愿发不舍使发起。是名为爱欲盖。彼嗔恚盖为何等。若人为发行地恼恚相。恚非法本所使所从起。是名为嗔恚盖。彼睡瞑盖为何等。睡为身跓。为意跓。为身止。为意止。为身痴。为意痴。为身重。为意重。为身不便。为意不便。为身不使。为意不使。是为睡瞑。为何等为意相。从令瞑动相动。令不作 事。是为瞑。上头为睡后为瞑。是共名为睡瞑盖。彼不了悔盖为何等。为身不止。悔为何等。为所念可不可不得。悔是上头。为不了后为悔。是共名为不了悔盖。彼疑盖为何等。若不信佛。不信法。不信行者聚。不解苦习尽道比结使。亦从发是名为疑盖。亦有五疑。有县聚疑。有发教 疑。有道分别疑。有欲行定疑。有得道福疑。如是是为说定疑。是为五盖。盖说为何等。盖为却对。为却一切清净法。却云何。爱欲为却清净。嗔恚为却等意。睡为却止。瞑为却精进。五乐为却行。亦止结为却不悔。疑为却慧。不知本从起。为却解明。——乾隆大藏经第775部《阴持入经》


便弃五盖。一者淫劮。二者嗔怒。三者睡眠。四者戏乐。五者悔疑不正之心。——乾隆大藏经第666部《蓱沙王五愿经》


复次五障。是佛所说。谓乐欲障。嗔恚障。睡眠障。恶作障。疑惑障。——乾隆大藏经第933部《佛说大集法门经》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不善聚?所谓五盖。云何为五?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是谓名为五盖。欲知不善聚者,此名为五盖。所以然者?比丘当知:若有此五盖,便有畜生、饿鬼、地狱之分,诸不善法皆由此起。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灭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


 

四重五逆


尔时,世尊告频婆娑罗王:“大王,汝之国法,何名大罪?何名小罪?”频婆娑罗言:“世尊,我之国法,有四重罪:一者、断他命根,二者、偷至五钱,三者、淫他妇女,四者、为五钱故大众王边故作妄语。如是四罪,犯者不活。”佛言:“我今亦为未来弟子制是四重。复次,大王,王子几岁不听入宫?”“世尊,过二十年则不听入。”佛言:“我亦如是,沙弥二十乃至得道不听入众。”王言:“世尊,如我国法,有作罪者必死不疑,或打或骂,闭系输物,摈出界外。如来法中,其义云何?”“大王,我之法中亦复如是。有犯罪者,或令苦作一月二月,或不与语、共坐、共食,或不共住,或摈令出,或出一国、或出四国有佛法处。治如是等恶比丘已,诸善比丘安乐受法,故使佛法久住不灭。——乾隆大藏经第57部《大方等大集经》第25卷


五逆罪。何等为五?一者、杀母,二者、害父,三者、杀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如是五无间罪若犯一者,是则名为犯根本罪。——乾隆大藏经第64部《虚空藏菩萨经》


五无间业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于如来所恶心出血。无间业同分者。谓如有一于阿罗汉尼及于母所。行秽染行。打最后有菩萨。或于天庙衢路市肆。立杀羊法。流行不绝。或于寄托得极委重亲友同心耆旧等所。损害欺诳。或于有苦贫穷困乏无依无怙。为作归依施无畏已。后返加害。或复逼恼。或劫夺僧门。或破坏灵庙。如是等业名无间同分。——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9卷




破和合僧


佛在王舍城。尔时提婆达多。求破和合僧。受持破僧事。是人有嫉妒心。方便作是念。我独不能得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是提婆达多有四同党。一名俱伽梨。二名骞陀陀骠。三名迦留陀提舍。四名三文达多。提婆达多到是四人边已作是言。汝当共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时彼四人语提婆达多言。沙门瞿昙诸弟子。有大智慧大神通。得天眼知他心念。是人知见我等欲破和合僧坏转法轮。我等云何能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提婆达多语四人言。沙门瞿昙年少弟子。新入彼法出家不久。我等到边用五法诱取。语诸比丘言。汝尽形寿受着纳衣。尽形寿受乞食法。尽形寿受一食法。尽形寿受露地坐法。尽形寿受断肉法。若比丘受是五法。疾得涅槃。若有长老上座比丘多知多识久习梵行得佛法味者。当语之言。佛已老耄年在衰末。自乐闲静受现法乐。汝等所须事我当相与。我等以是方便能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四比丘言。如是提婆达多受提婆达多语。提婆达多后时到诸年少比丘所。以五法诱之。语诸比丘。汝尽形寿受着衲衣。尽形寿受乞食法。尽形寿受一食法。尽形寿受露地坐法。尽形寿受断肉法。汝等行是五法。疾得涅槃。复语诸长老上座比丘。佛已老耄年在衰末。自乐闲静受现法乐。汝所须事我当相与。尔时提婆达多。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律说律。律说非律。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说重。重说轻。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常所用法说非常法。非常所用法说是常法。非教说教。教说非教。时诸比丘见提婆达多欲破和合僧坏转法轮。见已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坐已。白佛言世尊。是提婆达多。欲破和合僧。受持破僧因缘事。是人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律说律。律说非律。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说重。重说轻。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常所用法说非常法。非常所用法说是常法。教说非教。非教说教。佛语诸比丘。汝等当呵提婆达多令舍是破僧因缘事。是比丘受佛语已。到提婆达多所言。汝莫求破和合僧。莫受持破僧事。当与僧和合。僧和合者。欢喜无诤。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得安乐住。汝当舍是破僧因缘事。时提婆达多不舍是事。尔时提婆达多四同党。呵诸比丘言。汝等莫说提婆达多是事。何以故。是人说法说律。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欲。是人知说。非不知说。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乐忍。如是诸比丘。再三教提婆达多。不能令舍恶邪便从坐起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坐已。白佛言。世尊我等已约敕提婆达多。而不舍恶邪。有四同党复作是言汝等莫说提婆达多是事。何以故。是人说法说律。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欲。是人知说。非不知说。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乐忍。诸比丘再三约敕。不舍是事。尔时佛作是念。如提婆达多痴人及四同党。或能破我和合僧坏转法轮。我当自约敕提婆达多令舍是事。佛作是念已。即自约敕提婆达多。汝莫求破和合僧。莫受持破僧因缘事。汝当与僧和合。僧和合者欢喜无诤。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得安乐住。汝莫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律说律。律说非律。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说重。重说轻。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常所用法说非常法。非常所用法说是常法。非教说教。教说非教。汝当舍是破僧因缘事。尔时提婆达多。闻佛口教暂舍是事。——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十诵律》第4卷


佛在王舍城。尔时调达。欲破和合僧。受持破僧事。妒心方便故作是念。我独不能得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是调达有四同党弟子。一名俱伽梨。二名乾陀骠。三名迦留罗提舍。四名三闻达多。调达到是四人所。作是言。我与汝等。当共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我等当得如是名声。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我等能破。彼四人语调达言。沙门瞿昙诸弟子。有大智慧大神通力。得天眼知他心。是人知见我等欲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我等云何能破。调达语四人言。沙门瞿昙有年少弟子。新入彼法出家不久。我等到是边用五法诱取。语诸比丘言。汝尽形寿受着纳衣。尽形寿受乞食法。尽形寿受一食法。尽形寿受露地坐法。尽形寿受断肉法。若比丘受是五法。疾得泥洹。若有长老上座比丘。多知多识久习梵行得佛法味。当语之言。佛已老耄年在衰末。自乐闲静受现法乐。汝所须事我当相与。我等以如是方便。能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四比丘言。如是调达。调达后时。到诸年少比丘所。以五法诱之。语诸比丘言。汝尽形寿受着纳衣法。尽形寿受乞食法。尽形寿受一食法。尽形寿受露地坐法。尽形寿受断肉法。汝等行是五法。疾得泥洹。复语诸长老上座比丘。佛已老耄年在衰末。自乐闲静受现法乐。汝所须事我当相与。尔时调达。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律说律。律说非律。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说重。重说轻。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非教说教。教说非教。时诸比丘。见调达欲破和合僧坏转法轮已。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是调达今欲破和合僧。受持破僧因缘事。是人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律说律。律说非律。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说重。重说轻。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非教说教。教说非教。佛语诸比丘。汝等当诃调达令舍是破僧因缘事。是诸比丘受佛语已。到调达所言。汝莫求破和合僧。莫受持破僧事。当与僧和合。与僧和合者欢喜无诤。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得安乐住。汝当舍是破僧因缘事。时调达不舍是事。尔时调达四伴党诃诸比丘言。汝等莫说调达是事。何以故。是人说法说律。是人所说是我等意。是知说非不知说。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欲乐忍。如是诸比丘再三谏调达。不能令舍恶邪。便从座起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座已白佛言。世尊。我等已约敕调达。不舍恶邪。有四伴党复作是言。汝等莫说调达是事。何以故。是人说法说律。是人所说皆我等意。是知说非不知说。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欲乐忍。诸比丘再三约敕。不舍是事。尔时佛作是念。如调达痴人及四伴党。或能破我和合僧坏转法轮。我当自约敕调达令舍是事。佛作是念已。即自约敕调达。汝莫求破和合僧。莫受持破僧因缘事。汝当与僧和合。与僧和合者欢喜无诤。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得安乐住。汝莫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律说律。律说非律。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说重。重说轻。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非教说教教说非教。汝当舍是破僧因缘事。尔时调达闻佛口教。暂舍是事。——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十诵律》第37卷



 

十方诸佛世界


在十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东北方、上方、下方),有无量诸佛佛土。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包括: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琉璃世界。


在乾隆大藏经第168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提到了药师七佛的佛土:东方善名称吉祥王如来的无胜世界、东方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的妙宝世界、东方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的圆满香积世界、东方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的无忧世界、东方法海雷音如来的法幢世界、东方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的善住宝海世界、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琉璃世界。

qldzj.com/htmljw/0168.htm


在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5卷中,谈到了十方诸佛佛土:密训世界、最勇世界、离垢世界、真实境世界、诃尼世界、饶益世界、鲜少世界、知足世界、所求世界、解脱音世界。







在乾隆大藏经第400部《佛说佛名经》中,提到了十方佛的佛号:

http://qldzj.com/htmljw/0400.htm

南无东方阿閦佛、南无东方火光佛、南无东方灵目佛、南无东方无畏佛、南无东方不可思议佛、南无东方灯王佛、南无东方放光佛、南无东方光明庄严佛、南无东方大胜佛、南无东方成就大事佛、南无东方实见佛、南无东方坚王华佛、归命东方如是等无量无边诸佛。

南无南方普满佛、南无南方威王佛、南无南方住持疾行佛、南无南方黠慧佛、南无南方称声佛、南无南方不厌见身佛、南无南方师子声佛、南无南方不空见佛、南无南方起行佛、南无南方一切行清净佛、南无南方庄严王佛、南无南方大山王佛、归命南方如是等无量无边诸佛。

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西方师子佛、南无西方香积王佛、南无西方香手佛、南无西方奋迅佛、南无西方虚空藏佛、南无西方宝幢佛、南无西方清净眼佛、南无西方乐庄严佛、南无西方宝山佛、南无西方光王佛、南无西方月出光佛、归命西方如是等无量无边佛。

南无北方难胜佛、南无北方月光佛、南无北方栴檀佛、南无北方自在佛、南无北方金色王佛、南无北方月色栴檀佛、南无北方普眼见佛、南无北方普照眼见佛、南无北方轮手佛、南无北方无垢佛、归命北方如是等无量无边佛。

南无东南方治地佛、南无东南方自在佛、南无东南方法自在佛、南无东南方法慧佛、南无东南方法思佛、南无东南方常法慧佛、南无东南方常乐佛、南无东南方善思惟佛、南无东南方善住佛、南无东南方善臂佛、归命东南方如是等无量无边佛。

南无西南方那罗延佛、南无西南方龙王德佛、南无西南方宝声佛、南无西南方地自在佛、南无西南方人王佛、南无西南方妙声佛、南无西南方黠慧佛、南无西南方妙香华佛、南无西南方天王佛、南无西南方常清净眼佛、归命西南方如是等无量无边佛。

南无西北方月光面佛、南无西北方月光佛、南无西北方月幢佛、南无西北方勇猛佛、南无西北方日光面佛、南无西北方日藏佛、南无西北方日光庄严佛、南无西北方华身佛、南无西北方波头摩藏佛、南无西北方波头摩须佛、南无西北方师子声王佛、南无西北方善住意佛、归命西北方如是等无量无边佛。

南无东北方寂诸根佛、南无东北方寂灭佛、南无东北方大将佛、南无东北方净胜佛、南无东北方净妙声佛、南无东北方净天供养佛、南无东北方善化佛、南无东北方化佛、南无东北方善意佛、南无东北方善意住持佛、归命东北方如是等无量无边佛。

南无下方实行佛、南无下方疾行佛、南无下方黠慧佛、南无下方坚固王佛、南无下方金刚齐佛、南无下方师子佛、南无下方奋迅佛、南无下方如实住佛、南无下方成功德佛、南无下方功德得佛、南无下方善安乐佛、南无下方天金刚佛、归命下方如是等无量无边佛。

南无上方无量胜佛、南无上方云王佛、南无上方云功德佛、南无上方无量名称佛、南无上方闻身王佛、南无上方大功德佛、南无上方大须弥佛、南无上方降伏魔王佛、归命上方如是等无量无边佛。







在乾隆大藏经第196部《佛说阿弥陀经》中,也有提到十方佛的佛号:

http://qldzj.com/htmljw/0196.htm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在乾隆大藏经第301部《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也有提到十方佛:

http://qldzj.com/htmljw/0301.htm

有十方佛坐金华上,东方佛名须弥灯光明,东南方佛名宝藏庄严,南方佛名栴檀摩尼光,西南方佛名金海自在王,西方佛名大悲光明王,西北方佛名优钵罗莲华胜,北方佛名莲华须庄严王,东北方佛名金刚坚强自在王,上方佛名殊胜月王,下方佛名日月光王。

如是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赞叹药王、药上二菩萨言:“汝等所说咒,十方三世诸佛之所宣说。我等往昔行菩萨道时,得闻此咒,深心随喜;以是随喜善根因缘力故,即得超越五百九十六亿劫生死之罪,于今现在得成为佛。若有众生,得闻汝等二菩萨名,及闻我等十方佛名,即得除灭百千万劫生死之罪,何况受持读诵,礼拜供养!”


汝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为一佛世界故,不为一切余诸世界。是处劫空无有佛出,甚可怜愍者,亦是此间一佛世界,非为一切余诸世界也。以是故,知有十方佛。复次,声闻法中有十方佛,汝自不解。如杂阿含经中说:“譬如大雨连注,渧渧无间,不可知数,诸世界亦如是。我见东方无量世界,有成、有住、有坏,其数甚多,不可分别;如是乃至十方。是十方世界中无量众生,有三种身苦:老、病、死;三种心苦:淫、瞋、痴;三种后世苦:地狱、饿鬼、畜生。一切世界皆有三种人:下、中、上。下人,著现世乐;中人,求后世乐;上人,求道,有慈悲心,怜愍众生。有因缘,云何无果报?”佛言:“若无老病死,佛不出世。是人见老病死苦恼众生,心中作愿:‘我当作佛,以度脱之,拔其心病,济后世苦。’”如是十方世界皆有佛出因缘,何以故独言此间有佛,余处无耶?譬如有人言,有木无火,有湿地而无水,是不可信。佛亦如是,众生身有老、病、死苦,心有淫、瞋、痴病,佛为断此三苦,令得三乘故出世。一切世界中皆有此苦,云何无佛?——乾隆大藏经第1163部《大智度论》第9卷


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中,何以不来?答曰:众生罪重故,诸佛菩萨虽来不见。又法身佛常放光明,常说法,而以罪故不见不闻。譬如日出,盲者不见;雷霆震地,聋者不闻。如是法身常放光明,常说法,众生有无量劫罪垢厚重,不见不闻。如明镜净水,照面则见,垢翳不净,则无所见。如是众生心清净则见佛,若心不净,则不见佛。今虽实有十方佛及诸菩萨来度众生,而不得见。——乾隆大藏经第1163部《大智度论》第9卷
















三世


三世诸佛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过去庄严劫有千佛出世,此贤劫有千佛出世,未来星宿劫亦有千佛出世。过去庄严劫的最后三佛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此贤劫的初四佛为: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为贤劫第五尊佛。详细的佛名可参见乾隆大藏经:第401部《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402部《现在贤劫千佛名经》、第403部《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

http://qldzj.com/htmljw/0401.htm

现在贤劫千佛:

http://qldzj.com/htmljw/0402.htm

未来星宿劫千佛:

http://qldzj.com/htmljw/0403.htm


何谓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云何建立三世。谓诸种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又由与果未与果故。若诸果法。若已灭相是过去。有因未生相是未来。已生未灭相是现在。——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3卷


佛非过去得。非现在得。非未来得。所以说有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者。此但假名说有三世。非谓诸佛有去来今。——乾隆大藏经第521部《佛说坚固女经》


忧波摩那比丘。白佛言世尊。世尊。未来几许佛。佛告忧波摩那比丘。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比丘。未来星宿劫中。有三百佛出世。同名大鸡兜佛。复有十千同名庄严王佛。华作劫中有一亿百千万佛出世。同名菩提觉华佛。八频婆罗佛出世。同名离爱佛。多卢波摩劫中。有六千佛出世。同名散华佛。胜声劫中莎罗自在高幢世界。十千佛出世。同名清净忧波罗香山佛。普华劫中有千八百佛出世。同名离爱佛。复有千三百佛出世。同名梵声佛。复有劫中三十亿佛出世。同名释迦牟尼佛。复有劫中八千同名燃灯佛出世。复有劫中六十千同名欢喜佛出世。复有劫中三亿佛出世。同名弗沙佛。复有劫中十八千佛出世。同名娑罗自在王佛。复有劫中三百佛出世。同名波头摩胜佛。复有劫中五百佛出世。同名波多婆佛。复有劫中千佛出世。同名阎浮檀佛。复有劫中十二八千万佛出世。同名见一切义佛。复有劫中千佛出世。同名俱邻佛。复有劫中九千佛出世。同名迦葉佛。复有劫中十八佛出世。同名因陀罗幢佛。复有劫中十五佛出世。同名日佛。复有劫中六十亿佛出世。同名大庄严佛。复有劫中六十佛出世。同名因陀幢佛。复有劫中五百佛出世。同名日佛。复有劫中六十亿佛出世。同名大庄严佛。复有劫中六十二百佛出世。同名寂行佛。复有劫中六十亿佛出世。同名娑罗自在王佛。复有劫中八千佛出世。同名坚精进佛。复有劫中百亿佛出世。同名决定光明佛。复有劫中八十亿佛出世。同名实法决定佛。复有劫中六十二亿佛出世。同名毗留罗佛。复有劫中六十千佛出世。同名妙波头摩佛。复有劫中四十千佛出世。同名愿庄严佛。复有劫中五百佛出世。同名华胜王佛。复有劫中四十亿那由他佛出世。同名妙声佛。复有劫中千佛出世。同名功德盖安隐自在王佛。复有劫中六十千佛出世。同名坚修柔软佛。复有劫中十佛国土微尘数百千万不可说不可说佛出世。同名普贤佛。复有劫中七千佛出世。同名法庄严王佛。比丘。举要言之。未来诸佛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不可穷尽。比丘。汝应当一心归命如是等诸佛。——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经第400部《佛说佛名经》第7卷














十方诸佛菩萨


在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释迦摩尼佛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十方菩萨众来此娑婆世界集会:东方多宝世界宝性如来刹土普光菩萨及东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南方离一切忧世界无忧德如来刹土离忧菩萨及南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西方近寂静世界宝焰如来刹土行慧菩萨及西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北方最胜世界胜帝如来刹土胜授菩萨及北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东北方定庄严世界定象胜德如来刹土离尘勇猛菩萨及东北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东南方妙觉庄严甚可爱乐世界莲花胜德如来刹土莲花手菩萨及东南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西南方离尘聚世界日轮遍照胜德如来刹土日光明菩萨及西南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西北方真自在世界一宝盖胜如来刹土宝胜菩萨及西北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下方莲花世界莲花德如来刹土莲花胜菩萨及下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上方欢喜世界喜德如来刹土喜授菩萨及上方诸佛世界诸菩萨众。【参见: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1卷与第2卷】


在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释迦摩尼佛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十方菩萨众来此娑婆世界集会:东方多宝世界宝性如来刹土普光菩萨及诸菩萨众、南方离一切忧世界无忧德如来刹土离忧菩萨及诸菩萨众、西方近寂静世界宝焰如来刹土行慧菩萨及诸菩萨众、北方最胜世界胜帝如来刹土胜授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北方定庄严世界定象胜德如来刹土离尘勇猛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南方妙觉庄严甚可爱乐世界莲花胜德如来刹土莲花手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南方离尘聚世界日轮遍照胜德如来刹土日光明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北方真自在世界一宝盖胜如来刹土宝胜菩萨及诸菩萨众、下方莲花世界莲花德如来刹土莲花胜菩萨及诸菩萨众、上方欢喜世界喜德如来刹土喜授菩萨及诸菩萨众。【参见: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401卷】


在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释迦摩尼佛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十方菩萨众来此娑婆世界集会:东方多宝世界宝性如来刹土普光菩萨及诸菩萨众、南方离一切忧世界无忧德如来刹土离忧菩萨及诸菩萨众、西方近寂静世界宝焰如来刹土行慧菩萨及诸菩萨众、北方最胜世界胜帝如来刹土胜授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北方定庄严世界定象胜德如来刹土离尘勇猛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南方妙觉庄严甚可爱乐世界莲花胜德如来刹土莲花手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南方离尘聚世界日轮遍照胜德如来刹土日光明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北方真自在世界一宝盖胜如来刹土宝胜菩萨及诸菩萨众、下方莲花世界莲花德如来刹土莲花胜菩萨及诸菩萨众、上方欢喜世界喜德如来刹土喜授菩萨及诸菩萨众。【参见: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479卷】


在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释迦摩尼佛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十方菩萨众来此娑婆世界集会:东方庄严世界普光如来刹土离障菩萨及诸菩萨众、南方清净华世界日光如来刹土日藏菩萨及诸菩萨众、西方宝华世界功德光明如来刹土功德藏菩萨及诸菩萨众、北方清净世界自在王如来刹土广闻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北方慧庄严世界智上如来刹土常喜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南方火焰世界甘露王如来刹土不退转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南方清净功德世界智炬如来刹土大慧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北方悦意世界妙音王如来刹土功德聚菩萨及诸菩萨众、下方月光明世界金刚宝庄严王如来刹土宝信菩萨及诸菩萨众、上方不动世界金刚相如来刹土宝幢菩萨及诸菩萨众。【参见: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66卷】


在乾隆大藏经第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中,释迦摩尼佛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十方菩萨众来此娑婆世界集会:东方庄严世界普光如来刹土离障菩萨及诸菩萨众、南方清净华世界日光如来刹土日藏菩萨及诸菩萨众、西方宝华世界功德光明如来刹土功德藏菩萨及诸菩萨众、北方清净世界自在王如来刹土广闻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北方慧庄严世界智上如来刹土常喜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南方火焰世界甘露王如来刹土不退转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南方功德清净世界智炬如来刹土大慧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北方悦意世界妙音王如来刹土功德聚菩萨及诸菩萨众、下方月光明世界金刚宝庄严王如来刹土宝信菩萨及诸菩萨众、上方不动世界金刚相如来刹土宝幢菩萨及诸菩萨众。【参见:乾隆大藏经第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第1卷】


在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释迦摩尼佛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法,十方菩萨众来此娑婆世界集会:东方香林刹入精进如来刹土敬首菩萨及诸菩萨众、南方乐林刹不舍乐如来刹土觉首菩萨及南诸菩萨众、西方花林刹习精进如来刹土宝首菩萨及诸菩萨众、北方道林刹行精进如来刹土慧首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北方青莲刹悲精进如来刹土德首菩萨及诸菩萨众、东南方金林刹尽精进如来刹土目首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南方宝林刹上精进如来刹土名首菩萨及诸菩萨众、西北方金刚刹一乘度如来刹土法首菩萨及诸菩萨众、下方水精刹大精进如来刹土智首菩萨及诸菩萨众、上方欲林刹至精进如来刹土贤首菩萨及诸菩萨众。【参见: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在乾隆大藏经第821部《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中,有陈述十方佛为诸众生而说法:东方无忧世界贤吉祥如来、南方寂静世界无边光如来、西方欢喜世界喜吉祥如来、北方不动世界宝幢如来、东北方安乐世界莲华光嬉戏智如来、东南方正行世界无忧吉祥如来、西南方宝幢吉祥世界宝幢如来、西北方妙声世界吉祥花如来、下方广大世界光明吉祥如来、上方月光世界财吉祥如来。【参见:乾隆大藏经第821部《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在乾隆大藏经第511部《佛说灭十方冥经》中,有陈述十方佛为诸众生而说法:东方拔众尘劳世界等行如来、南方消冥等要脱世界初发心念离恐畏归超首如来、西方善选择世界金刚步迹如来、北方觉辩世界宝智首如来、东北方持所念世界坏魔慢独步如来、东南方常照曜世界初发心不退转轮成首如来、西南方覆白交露世界宝盖照空如来、西北方住清净世界开化菩萨如来、下方念无倒世界念初发意断疑拔欲如来、上方离诸恐惧无有处所世界消冥等超王如来。【参见:乾隆大藏经第511部《佛说灭十方冥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