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往生的疑惑与未知
- juezhao
- Apr 13, 2021
- 13 min read
Updated: Apr 14, 2021
1、十念是否真能往生?
依阿弥陀佛的愿力,持阿弥陀佛名号,十念,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根据九品往生的陈述看,即便有犯五逆罪等(下品下生),如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以上论述引用经文如下】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4部 《佛说无量寿经》: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94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当华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2、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有无女人?
男女的定义,来自男女两根,如果具备三十二相,则意味着完全不符合人类对男人、女人的定义,因为三十二相中,有一相为阴藏相,是不显露根相的。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众,无论是从阿弥陀佛的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来判断,都具备三十二相,但国中天人,只在四十八愿中,有提到也具备三十二相。如果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众或国中天人,都具备三十二相,则根据三十二相中的阴藏相,可以判断该世界既无女人也无男人。(因为阴藏相的不露根相不符合人类对男人、女人的定义)
从净土五经一论看,根据阿弥陀佛的愿力,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男女淫欲之实,但净土五经一论中,释迦牟尼佛又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存在胎生与化生两种形式,如果没有女人,如何定义胎生?至少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说,普通胎生需要男人与女人的交合,从受精卵形成胚胎。根据大正藏《往生论》的解释是:名之为胎。
【以上论述引用经文如下】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3部 《佛说阿弥陀经》:
第十一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皆无有淫泆之心,终无念妇女意,终无有瞋怒、愚痴者。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五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身皆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4部 《佛说无量寿经》: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根据大正藏《往生论》:
就化土中有其二种。一是胎生。二是化生。胎生土者。复有二种。一狐疑人。生极乐边城七宝宫殿中。五百岁不见佛。名之为胎。此是无量寿经说。二者实有父母。名之为胎。如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说。
3、往生西方极乐,是否意味着完全脱离了三界六道?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中,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净遍天)、四禅三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四禅无想天、四禅五净居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部分经文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还有提到摩醯首罗天。
从净土五经一论来看,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但亦有四天王天、忉利天……乃至色究竟天,这是否意味着还在欲界与色界中呢?有缘人不妨自行思辨。
【以上论述引用经文如下】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96部《佛说阿弥陀经》:
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根据乾隆大藏经 第24部 《佛说无量寿经》: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语阿难:“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难白佛:“行业果报,不可思议。”佛语阿难:“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
根据大正藏《往生论》:
虽欲界名同。义即别也。此处欲界。具有二义。一有上心欲。二有种子欲。由具二义。则有男女杂染。贪遂色声。乐住三有火宅中也。西方欲界者。唯有种子欲。无有上心欲。既无上心欲。即无前等过失。亦无恶心及无记心。唯有善心也。故摄论十八圆净中云。净土唯有乐受。无苦及舍受也。如大法鼓经云。苦受是不善。乐受是善。舍受是无记。既唯有善心。则无起恶之地也。故无量寿经云。弥陀国中。无毛发许造恶之地。虽云欲界。岂得同乎。如欲界。色界亦尔也。
根据大正藏《往生论》:
问曰。净土殊妙。物咸欣仰。既欲劝人往生。何故须判是三界摄耶。答曰。此是经判。非关人也。又若是三界摄者。未断三界惑众生即得生。若出三界者。凡夫学人。此则绝分也。不可将在三界中众生。皆具足烦恼。令生三界外报土中也。由在三界。故往生则易。仍无上心欲。故毕竟不退。
4、往生西方极乐,是否意味着一生就能成佛?
往生有三辈、九品,如上所述。所居地依行业果报而有所不同。
根据佛经中“一佛土一佛”的说法,在西方极乐世界中,除阿弥陀佛外,没有余者在极乐世界中成佛。当阿弥陀佛示现涅磐后,观世音菩萨于该土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号众宝普集庄严,普光功德如来涅盘正法灭后,大势至菩萨,即于其国成佛,号善住宝王如来。所以,即便是菩萨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直至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除非是顺位应在该土成佛的,否则当去往他方国土示现成佛,各有佛名与国土名,住世时间长短不一。
【以上论述引用经文如下】
根据大正藏《往生论》:
善男子。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亿劫当有终极。佛涅盘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善男子。阿弥陀佛正法灭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观世音菩萨。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无有声闻缘觉之名。其佛国土号众宝普集庄严。普光功德如来涅盘正法灭后。大势至菩萨。即于其国成佛。号善住宝王如来。国土光明寿命。乃至法住。等无有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4部 《佛说无量寿经》: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语阿难:“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难白佛:“行业果报,不可思议。”佛语阿难:“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972部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
尔时胜华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彼无量功德宝庄严普现妙乐世界。在何方处。佛言。善男子。今此西方极乐世界。即是彼往昔时无量功德宝庄严普现妙乐世界。胜华藏言。此二大士。当于何时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当得何等佛刹功德庄严。而佛寿量其数几何。复有几许菩萨之众。惟愿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广为悲愍利乐一切世间天人宣说此二大士。当成佛事。令余菩萨闻已悉得大愿圆满。佛言。胜华藏。汝应善听。极善作意。今为汝说。是时胜华藏菩萨受教而听。佛言。善男子。当知西方无量光如来寿命无量。极不可计。假使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中。亦复不能说其边际。其佛正法住世。八万四千那庾多劫。佛涅槃后。以诸众生善根力故。亦得值遇余佛出世。而诸菩萨安住念佛三昧常得见佛中无间缺。善男子。又复无量光如来涅槃之后。其说法处。七宝庄严妙莲华树。自然演出微妙法音。经于一夜至明旦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即于众宝庄严菩提树下。安处其座。成等正觉。成正觉已号曰普明高显吉祥峰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胜华藏。彼佛刹土功德庄严等事。假使我于殑伽沙数劫中。巧以譬喻言词。而亦不能说其少分。又善男子。如是佛刹功德庄严。若以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刹土功德庄严而较量者。即前百分不及一分。千分百千分。亦不及一。数分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及一。又彼刹中无有声闻缘觉名字纯一清净大菩萨众。又善男子。总以无量光如来会中一切声闻缘觉菩萨。合集较量。而普明高显吉祥峰王如来会中菩萨之众。亦复倍多。其佛寿命。九十六俱胝那庾多百千劫。正法住世。六十俱胝劫。胜华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岂不亦以极乐为名邪。佛言不也。善男子。彼世界名众宝普严。彼佛如来。随其所应作诸利乐。而此大势至菩萨摩诃萨于彼法中随佛寿量住世久近。承事供养。乃至彼佛入涅槃后。奉持佛法令法久住。至于最后法欲灭时。大势至菩萨于其刹中。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成正觉已号曰善住功德宝峰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刹中所有功德庄严等事。菩萨大众皆悉具足。其佛寿命及正法住世。与普明高显吉祥峰行如来皆悉同等。一切圆满不增不减。
5、娑婆世界修行与极乐世界修行,差异何在?
在此娑婆世界修行,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以上论述引用经文如下】
根据乾隆大藏经 第24部 《佛说无量寿经》:
佛言:“……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未尝宁息。吾哀汝等天人之类,苦心诲喻教令修善,随宜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五十八卷:(娑婆世界亦称堪忍世界)
尔时,北方去此过六万三千佛刹,有世界名常庄严,彼现有佛号娑罗起王。……佛言:“善男子,于此南方过六万三千佛刹,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为欲召集诸菩萨故而现此瑞。”彼菩萨言:“何故名为娑婆世界?”佛言:“彼界堪忍贪恚愚痴及诸苦恼,是故名为娑婆世界。”彼菩萨言:“娑婆世界诸众生等,皆能忍受恶骂捶打,诸恼乱耶?”佛言:“善男子,彼界众生少能成就若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界不应名娑婆也。”佛言:“相庄严星宿聚王,彼佛刹土,亦有行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成就忍辱,将护众生,善自调伏。若有众生以诸苦恼而来加害,悉能含忍,终不放逸,贪恚愚痴。善男子,由有如此诸善丈夫,是故彼界名曰娑婆。又彼界中,亦有众生,具足众恶,少能悔过,其心粗猛而无愧耻,不敬佛,不重法,不爱僧,当堕地狱、畜生、饿鬼。彼释迦如来,于此下劣众生之中,悉能忍受骂辱嫌恨、诽谤恼乱、恶言恐胁,心如大地不可动摇无所违逆,若得供养及以不得,心无高下亦无憎爱,是故彼界名曰娑婆。”尔时,相庄严星宿聚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得大善利,不生于彼弊恶下劣众生之中。”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说。何以故?东北方有世界,名妙庄严忍,彼现有佛,号大自在王。其土众生,皆悉具足一向安乐。譬如比丘入于灭定,彼之安乐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于彼佛土,亿百千岁修诸梵行;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弹指顷于诸众生起慈悲心,所获功德尚多于彼,何况能于一日一夜住清净心!”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54部《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第一卷:
时二菩萨白佛言。释迦文佛于娑婆世界说法甚难。佛言。如是如是。彼佛说法实为甚难。时二菩萨白佛言。我等今者获大善利不生彼国。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言。应速悔过。时二菩萨白佛言。世尊。我闻彼国说法甚难。乃无一念乐生彼国。何故悔过。佛言。速舍此语。应当悔过。所以者何。若于此土二十亿百千那由他劫种诸善根。不如彼佛世界。以一食顷。说诸波罗蜜。教一众生。受三自归。奉持五戒。远离声闻心。如是菩萨所行甚难。何况以出家正法发菩提心而作饶益。如是菩萨倍为甚难功德无量。所以者何。娑婆世界多秽恶故。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76部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此娑婆世界。满一大劫较量时分。是彼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刹一昼夜。
根据大正藏《往生论》:
净土虽有三品。但得生者悉皆不退。秽土亦有三品。但生之者普皆退也。又西方净土。有四因缘。唯进不退。一由长命故不退。如经言。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故。直然三大僧祇修道。则得成佛。况复无量僧祇也。秽土由短命故退也。二者有诸佛菩萨。为善知识故不退。如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秽土由多恶知识故退也。三者无有女人。六根境界。并是进道缘。故不退。如无量寿经云。眼见色即发菩提心。乃至意缘法亦发菩提心也。秽土由有女人。六根境界。普是退道缘故退也。四者唯有善心故不退。如经云。无毛发许造恶之地。秽土由有恶心无记心故退也。
6、娑婆世界真的是秽土么?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42部《维摩诘所说大乘经》:
此娑婆世界示现为秽土为度众生故。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3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心若清净则见土净。
【以上论述引用经文如下】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42部《维摩诘所说大乘经》: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随众生所修清净心量,见佛国功德庄严各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3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元魏三藏留支译: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根据大正藏《往生论》:
法身及土。即五眼中慧眼法眼佛眼得见。报化身土。即肉眼天眼见也。……若入初地已去菩萨正体智见者。即是法身净土。若加行后得智见者。即是报身净土。若是地前菩萨二乘凡夫见者。即是化身净土也。
根据大正藏《往生论》:
由净土有三品优劣故耳。如东方妙喜世界。是下净土。杂男女故。西方极乐世界。是中净土。杂二乘故。上方众香世界。是上净土。无二乘故。此三品净土。并在欲界中。由在人天别住处故。妙喜世界有人天者。如维摩经云。从阎浮提至忉利天也。极乐世界有人天者。如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汝见从地已上乃至五净居天所有庄严事不也。众香世界。有人天者。如维摩经云。令诸天人得入律行也。此等既有人天别住处。当知则在欲界中也。若在色界。虽有天。则无人。由色界在上。人不能上故。若出三界外。则无人天别住处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