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十善业道

  • juezhao
  • Oct 19, 2021
  • 11 min read

 

十善业道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諠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


佛语龙王。人不杀生得十善寂法。何谓十。常施安隐于一切人。常乐慈心断嗔恨心。所生之处常无疾病。常种长命为非人所护。卧安寤欢未曾恶梦。不怀怨结。不畏恶趣。寿终之后得生安处。人不杀生得斯寂法。以不杀生善本之德。愿志无上正真之道。若成佛时而得自在于寿命也。——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告龙王。人不盗窃得五信法。何等五。得大富无有县官水火盗贼怨家恶子能窃取者。众所爱敬。到处寂然所至无难。患畏永除以不取之福志存慧施。殖众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以依如来无见之慧。成最正觉使立神通。——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语龙王。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叹之德。何等四。摄护诸根离诸调戏。一切世间悉共称叹。已离邪淫无敢轻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马阴之藏。——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语龙王。人不妄语。诸天世人以八法叹。何谓八。得面清净。语言中当一切世人所见任信。自成其证天人所敬。心怀至诚而无邪想。心意清净而无谀谄。多所欢悦无患厌者。能受禁诲无有粗言。生天上人间独见任信无有疑者。以至诚言善德之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因此所行常得至诚。——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语龙王。人不两舌得五不别离。何等五。身不别离无散乱者。眷属不散。不傲他人。得信无坏见于缘报。他无坏法以行为要。得亲友和用无欺故。以是德本求最正觉。得成如来眷属无乱。一切众魔及与怨敌终不能坏如来眷属。——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语龙王。人不恶口得八清净言辞之报。寿终之后得生天上。何等八。所说如谛。所言柔软。所言如应。所言和顺。所言能受。所言光曜。所言众人莫不承乐。所言众所不讥。因是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得成如来音声超梵。——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语龙王。人不绮语得三正行。何等为三。常为众明诸等敬爱。心常专一入于至诚不以多言。于天上人间常得大尊不为杂碎。以是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为佛所授决得成如来所言无异。——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语龙王。人不嫉妒得五威神。何等五。身口意明诸根具足。得极财富而以自恣。降伏诸冤。乐于饮食美味生活之业。福德巍巍为诸国王所见恭敬。而蒙覆盖如己所有微妙之宝。致差特家功德宿本不嫉他财。因是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成等世尊三界所奉。——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语龙王。人不嗔恚得八心欢喜法。何等为八。无害乐谛灭除嗔恚。乐于诚实心不乐诤心。乐质直安祥而和。等于圣贤常怀慈心。愍伤具足见人安悦。端正殊好众人所敬。生于梵天不以为难。心以方便哀和之故。是为八。因是八德本。志愿无上正真道意。得为如来至真等正觉观无厌者。——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佛语龙王。人不邪见得十法德。何等十。志性真实得人善友。信善恶之报。若已没命不伤犯人。念行佛道心无有异。不事天神志怀质朴。舍于谀谄神咒之术。与诸天人以为朋友。不与地狱饿鬼畜生而作伴侣。与众特异功德巍巍圣道为上。离于邪见离于贪身。离于恶见都无挂碍。于圣平等。须臾之间生天上人间。是为十德法。已离邪见得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近得诸佛道法。速逮神通。成为如来。——乾隆大藏经第452部《佛说海龙王经》


 

十善业道


即善不善十种业道。所谓杀生离杀生。不与取离不与取。欲邪行离欲邪行。妄语离妄语。离间语离离间语。粗恶语离粗恶语。绮语离绮语。贪欲离贪欲。嗔恚离嗔恚。邪见离邪见。——乾隆大藏经第1164部《瑜伽师地论》第8卷


“云何菩萨远离十不善道?”“是十不善道能障八圣道,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远离十不善道。”——乾隆大藏经第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6卷


是时,众生等行十善业道者,身业道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道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道三种:不贪、不恼害、不邪见。自不杀生,不教他杀,赞不杀者,见人不杀代其欢喜;乃至邪见亦有四种。问曰:后三业道非业,前七业道亦业,云何言十善业道?答曰:没少从多故,通名业道。后三虽非业,能起业,又复为业故生,是故总名业道。净修梵行,无诸瑕秽者,问曰:上说行十善业道,此理已足,今何以复言净修梵行?答曰: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淫;今更赞此行梵天行,断除淫欲故,言净修梵行。——乾隆大藏经第1163部《大智度论》第8卷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远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为十。所谓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于是义中今当解说。身三种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语四种者。妄言绮语两舌恶语。意三种者。贪瞋邪见。云何杀生。谓于有情率先见已。次审其名决定欲杀动身施作断其命根。如是五缘次第具足。成杀生罪定感彼果。云何不与取。谓于他物先窥觇已。而起审虑决定欲取动身所作即盗其物。具足五缘成不与取罪。云何欲邪行。于此罪中而有四类。非处非时非分非往。非处者。谓于诸佛菩萨经像和尚阇梨父母所止。或相邻近。皆所不应。非时者。谓于昼日或偶月事怀妊新产。彼不乐欲及病恼等。或受净住八关斋戒。皆非其宜。非分者。谓于面门及以非道。童男处女自执持等。俱不应作。非往者。谓于他妻及比丘尼亲族异趣及炫卖等。设自境界作非梵行。所不应理。如上当知。云何妄语。谓于见物或他遗坠。审知是已决定而取彼若寻求起虚妄说。具是五缘成妄语罪。云何绮语。谓于他人以染污心增饰其非。对彼而说。云何两舌。于他所有隐密等事。以非理言而作离间。云何恶语。谓于贪欲和合事相。以杂染言厉声而说。云何名贪。于他财富及彼受用。起爱乐心非理希望。云何名瞋。谓于有情起忿恚心。而作损恼及捶打等。云何邪见。谓无施等无彼后世无供养事无佛世尊声闻缘觉无罪无福无所作业无所受报。如正法念处经及余经说。此十不善业道是地狱因。于十善业道应当修学。则于恶趣永不堕落。——乾隆大藏经第1372部《十不善业道经》


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受语。二者自妻为他侵夺。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他人所谤。二者常为他人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破坏眷属。二者得弊恶眷属。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不闻善名。二者常起斗诤。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不敬重语。二者言无定实不为他乐。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不知足。二者常生贪心。嗔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无安隐心。二者常念损害无有慈心。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生邪见家。二者心常謟曲。——乾隆大藏经第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


 

十善业道


云何杀生。于他众生。生众生想。起杀害心。断其命根。得成杀生。彼有三种。谓上中下。所言上者。杀罗汉等。堕阿鼻狱。所言中者。杀住道人。所言下者。杀不善人。及杀畜生。又复三种。所谓过去。未来现在。又复三种。所谓贪作嗔作痴作。彼贪作者。所谓猎等。彼嗔作者。所谓下性。彼痴作者。外道斋等。又复三种。所谓自作。他教二作。有五因缘。虽是杀生。无杀罪业。所谓道行无心伤杀蠕蚁等命。若掷铁等。无心杀生而断物命。医师治病。为利益故。与病者药因药命断。医无恶心。父母慈心。为治故打。因打命终。燃火虫入。无心杀虫。虫入火死。如是五种。虽断生命。不得杀罪。又复更有三种杀生。所谓教他自作二作。——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云何偷盗成就满足。云何偷盗得果报少。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他物他摄。自意盗取。如是偷盗。成就满足若是王法。为饶益尊父母病人。缘觉罗汉。阿那含人。斯陀含人。须陀洹等。若为病急若为饥急。彼为饶益。如是偷盗。得果报少。盗业不具。又复偷盗得果报少。谓偷盗已。专心忏悔。既忏悔已。后更不作。遮他偷盗。教不盗戒。示其善道。令住善法。远离偷盗。如是盗业不具足满。何业具足。若人偷盗。彼偷盗人。若诳惑他。屏处思量。作欺诳事。斗秤治物。作恶业行。如是种种此业具足。云何成业。若他摄物。知已盗取。如是成业。何业具足。作已随喜。乐行多作。向他赞说。又复教他善戒者盗。此业具足。如是三业。具足不减。余偷盗业。得果报少。而不决定。——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云何邪淫。此邪淫人。若于自妻。非道而行。或于他妻。道非道行。若于他作。心生随喜。若设方便。强教他作。是名邪淫。云何邪淫得果报少。若邪淫已专心忏悔不随喜他。遮他邪淫。示其善道。彼邪淫业不具足满。离邪淫意。修行善戒。如是邪淫。得果报少。不决定受。——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何者妄语。自思惟已。然后于他作不实语。若作咒誓。若在王前。若王等前。妄语言说。令他衰恼。或打或缚。或令输物。彼成妄语如是满足。成妄语业地狱中受。——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复有口业名为两舌。于和合者。共作业者。破坏语说。如是语者。成就两舌。云何此语。得果报少。破坏语已。心中生悔。我愚痴故。作如是说。专心忏悔。亦遮他人作破坏语。示其善道。业不具足。此业不重。云何此业不具足满。此破坏语。或以烦恼。或以酒醉。心异分别。向他异说。此业不足。云何名为业道相应成破坏语。若以恶心破坏于他。随喜赞叹。如是名为业道相应成破坏语。云何此业决定成就破坏语说。作已随喜。复教他作。随喜赞说。喜乐贪着。不离于心。常怀恶心。他人所避。不可往返。为他毁呰。不生羞耻。无惭无愧。不能自知。如是名为破坏语业。又修行者观察业集。——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云何名为恶口业行。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如是恶口。能生热恼。闻不悦耳。不忍他恶。令异人信。若重若轻。戏笑嗔心。得无量报。无量种报。彼重恶口。堕于地狱。彼轻恶口。不决定受。——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云何名为第四口业。无义绮语。前后相违。不相应说。不决定受决定如余。——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何者为贪。若见他人富者财物。心生希望。欲得彼物。是意贪业。复次意业。若见他人富者财物。心生恶嫉。是意嫉业。若生邪见。生颠倒见。是邪见业。彼有二种。谓失不信。云何不信。彼人心谓无施无祀。无斋无会。无有善业。无不善业。无业果报。广则无量。云何为失。彼人心谓一切苦乐皆是天作。非业果报。如是二种。名为邪见。——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不杀生戒。生四天王处。不杀不盗。生三十三天。不杀不盗不行邪淫。生夜摩天。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恶口绮语。生兜率陀天。受世间戒。信奉佛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亦如是。——乾隆大藏经第675部《正法念处经》


云何十善。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乾隆大藏经第807部《法集名数经》


谓不善业有其十种。何等为十。一者杀生。二者偷盗。三者邪染。四者妄言。五者绮语。六者两舌。七者恶口。八者贪。九者嗔。十者邪见。如是十种不善业道。——乾隆大藏经第1000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