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 juezhao
- Oct 19, 2021
- 3 min read
云何菩萨亲近四事?谓四无量心。何等为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舍。因是四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菩萨系心亲近。——乾隆大藏经第109部《大般涅槃经》第25卷
云何四无量。所谓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乾隆大藏经第807部《法集名数经》
云何名为四无量心。佛言所谓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云何名为慈无量心。谓一切时处。慈心随顺。利益众生。不损害他。离诸冤结。以广大心等示众生。愍念救护犹如赤子。于冤亲所而无差别。令断缠盖皆得解脱。如是名为慈无量心。悲心随顺。喜心随顺。舍心随顺。亦复如是。比丘。如是名为四无量心。——乾隆大藏经第1010部《佛说法乘义决定经》
复有四法,谓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舍。——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第8卷
复何名为四无量行。谓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若有苾刍。具大慈心。于诸有情。无怨无亲。等能与乐。如是常行慈无量心。是故名为慈无量行。若有苾刍。具大悲心。于诸有情。无怨无亲。等能拔苦。如是常行悲无量心。是故名为悲无量行。若有苾刍。具大喜心。于诸有情。无怨无亲。等施欢喜。如是常行喜无量心。是故名为喜无量行。若有苾刍。于诸有情。无怨无亲。平等安住如是常行。是故名为舍无量行。如是名为四无量行。——乾隆大藏经第923部《佛说决定义经》
那罗延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名住此慈悲喜舍?”文殊师利言:“那罗延,若有菩萨作如是念:‘我要当度一切众生’,是名住慈;‘我要当脱一切众生’,是名住悲;‘我要当令一切众生得住佛法’,是名住喜;‘我要当以出世间法寂静一切诸众生等’,是名住舍。复次,那罗延,菩萨若解诸法界空,是名住慈;菩萨若解诸法界寂,是名住悲;菩萨若解一切法界无著无缚无解,是名住喜;菩萨若解一切法界无去无来,是名住舍。那罗延,是名菩萨住慈悲喜舍。复次,那罗延,菩萨若见无我之法而不惊畏,是名住慈;若见一切众生寂灭而不惊畏,是名住悲;若闻一切佛法同等如一佛法而不惊畏,是名住喜;若闻一切刹无尽而不惊畏,是名住舍。复次,那罗延,无所碍滞,是名为慈;救众生苦,是名为悲;悉无所恼,是名为喜;不高不下,是名为舍。复次,那罗延,有慈悲,非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声闻、缘觉之所无有。声闻、缘觉所有慈悲,不能安乐一切众生,是名慈悲,非大慈悲。云何名为大慈大悲?若于一切众生等,起平等心脱其苦恼,是名菩萨大慈大悲。若生五道,为诸众生自舍己乐,作如是念:‘是诸众生堕在邪道,我当安止令住正道’,是名菩萨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当知声闻、缘觉有慈有悲,无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菩萨应当修满大慈大悲。”——乾隆大藏经第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复有四法,谓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舍。——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
复次四无量。是佛所说。谓若苾刍。发起慈心。先于东方行慈。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然行慈。而彼慈心。于一切处。一切世界。一切种类广大无量。而无边际。亦无分限。此名慈无量。悲喜舍三。亦复如是。此等名为四无量。——乾隆大藏经第933部《佛说大集法门经》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