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十住
- juezhao
- Oct 19, 2021
- 25 min read
菩萨十住
佛子。汝先言云何心所行法者。所谓十心。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复次即十观心所观法者。一厚集一切善根。所谓四弘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子。二修习无量善行。所谓四念处观。身受心法。若四皆空四倒则无不坏。假名一切法故。皆如幻化者。五阴色识受想行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子。三善习佛道法。所谓观十一切入。四大四色空处识处。皆如宝相故。佛子。四一切佛前受法而行。所谓八胜处。内实五阴中广相略相二胜处。外假众生法中广相略相二胜处。四大法广略四胜处。如是观一切法空无相故。——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子。五修诸清白法。所谓八大人觉。少欲知足寂静精进正念正定正慧不诤论。顺一切法故。——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子。六为诸佛所护。所谓八解脱观。闻慧得内假外假二相不可得故。一解脱思慧。内五法外一切法不可得故。二解脱修慧。六观具足色界五阴空。三解脱四空五阴及灭定观皆不可得故。五解脱如相故。——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子。七广正法。所谓六和敬。三业同戒同见同行。同入此法和。毕竟空故。住不退位故。——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子。八信喜大法。所谓三空。一切因空故无作。一切果空故无相。因空果空复空故空空。如是法如虚空故。——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子。九心住四等法。所谓化众生教四谛法。三界非乐为苦。无明习因受生无穷。三空道品无为寂灭。四谛无二一合相故。——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子。十好求佛功德。所谓六念。佛法僧戒舍天。得一切佛功德。念念入不幻三昧。常所习现前修故。佛子。吾先忉利天说十观名。初十住凡夫行。若一切菩萨无不入此门向萨婆若海。——乾隆大藏经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
菩萨十住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正受。入三昧已。十方千佛世界尘数佛土之外。各见千佛世界尘数诸佛。是诸如来悉号法慧。时彼诸佛。告法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入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正受。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刹。尘数诸佛。加汝神力故。能入是三昧正受。又卢舍那佛本愿力故。威神力故。及汝善根力故。又欲令汝广说法故。长养佛慧故。开解法界故。分别众生界故。除灭障故。入无碍境界故。无等等方便入一切智陀罗尼故。觉一切法故。善知诸根故。说法持故。所谓菩萨十住。善男子。当承佛神力说微妙法。尔时一切如来。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无住智。无断智。无痴智。无坏智。无恶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怠智。无退智。何以故。彼三昧力法如是故。尔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摩其顶已。即从定起。告众菩萨言。诸佛子。菩萨种性甚深广大。与法界虚空等。一切菩萨。从三世诸佛种性中生。诸佛子。菩萨摩诃萨十住行。去来现在诸佛所说。何等为十。一名初发心。二名治地。三名修行。四名生贵。五名方便具足。六名正心。七名不退。八名童真。九名法王子。十名灌顶。诸佛子。是名菩萨十住。去来现在诸佛所说。——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初发心住。此菩萨。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妙色具足尊重难遇。或睹神变。或闻说法。或听教诫。或见众生受无量苦。或闻如来广说佛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一向不回。此菩萨。因初发心得十力分。何等为十。所谓是处非处智。业报垢净智。诸根智。欲乐智。性智。一切至处道智。一切禅定解脱三昧正受垢净起智。宿命无碍智。天眼无碍智。三世漏尽智。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学恭敬供养诸佛。赞叹诸菩萨。护众生心。亲近贤明。赞不退法。修佛功德称扬叹美生诸佛前。方便修习寂静三昧。赞叹远离生死轮回。为苦众生作归依处。何以故。欲令菩提心转胜坚固成无上道。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治地住。此菩萨。于一切众生发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大慈心。大悲心。乐心。安住心。欢喜心。度众生心。守护众生心。我所心。师心。如来心。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先当勤学专求多闻修离欲定。近善知识。不违其教。善知时语。学无所畏。明解深义。了达正法。知坚法行。舍离痴冥。安住不动何以故。欲于一切众生增长大慈悲故。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修行住。此菩萨。十种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不自在。一切法不可乐。一切法无集散。一切法无坚固。一切法虚妄。一切法无精勤和合坚固。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学分别知一切众生界。分别知一切法界。分别知一切世界。分别知地水火风界。分别知欲色无色界。何以故。欲于一切法增长明净智慧故。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生贵住。此菩萨。从一切圣法正教中生。修十种法。何等为十。所谓信佛不坏。究竟于法。寂然定意。分别众生。分别佛刹。分别世界。分别诸业。分别果报。分别生死。分别涅槃。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学分别去来今佛法。修行去来今佛法。具足去来今佛法。平等观察一切诸佛。何以故。欲使明达二世等观。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具足方便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应当修行。何等为十。所行善根悉为救护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舍离诸难。拔出一切众生生死苦恼。令一切众生欢喜快乐。令一切众生调伏。令一切众生悉得涅槃。是为具足方便住。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学知众生无有边。知众生不可数。知众生不思议。知众生种种色。知众生不可量。知众生空。知众生不自在。知众生非真实。知众生无所有。何以故。欲令其心无所染着。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正心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得决定心。何等为十。所谓闻赞佛毁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法毁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毁菩萨。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毁菩萨所行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众生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众生有垢无垢。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众生易度难度。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法界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法界若成若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法界若有若无。于佛法中心定不动。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学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性。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真实。一切法如虚空。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梦。一切法如响。何以故。欲令得不退转无生法忍故。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不退转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其心坚固而不动转。何等为十。所谓闻有佛无佛。于佛法中不退转。有法无法。于佛法中不退转。有菩萨无菩萨。于佛法中不退转。有菩萨行无菩萨行。于佛法中不退转。菩萨行出生死不出生死。于佛法中不退转。有过去佛无过去佛。于佛法中不退转。有未来佛无未来佛。于佛法中不退转。有现在佛无现在佛。于佛法中不退转。佛智有尽无尽。于佛法中不退转。三世法一相非一相。于佛法中不退转。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随味知义。随义知味。知非有是有。知有是非有。知非相是相。知相是非相。知非性是性。知性是非性。何以故。欲于一切法方便具足故。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童真住。此菩萨。于十种法心得安立。何等为十。所谓身行清净。口行清净。意行清净。随意受生。知众生心。知众生种种欲乐。知众生种种性。知众生种种业。知世界成坏。神通自在无有障碍。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学知一切佛刹。震动一切佛刹。持一切佛刹。观一切佛刹。诣一切佛刹。遍至一切世界。善问难无量妙法。神通变化无量身。善解无量诸音声。于一念中恭敬供养无量诸佛。何以故。欲于一切法中出巧方便具足成就。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法王子住。此菩萨善解十种法。何等为十。所谓善解众生趣。善解诸烦恼。善解诸习气。善解方便智。善解分别无量法。善解诸威仪。善解分别诸世界。善解去来今。善解说世谛。善解说第一义谛。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学善知法王所住处。善知法王所行威仪。善知安立法王处。善知巧入法王处。善知分别法王处。善知法王甘露灌顶。善知受持法王法。善知法王无畏法。善知法王无著法。善知赞叹法王法。何以故。欲于一切法得无障碍智。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诸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灌顶住。此菩萨。成就十种智住。何等为十。所谓悉能震动无量世界。悉能照明无量世界。悉能住持无量世界。悉能遍游无量世界。悉能严净无量世界。悉知无量众生心行。悉知众生随心所行。悉知无量众生诸根。悉能方便度无量众生。悉能调伏无量众生。是为十。诸佛子。彼菩萨身不可知。身业神足。神足自在。过去智。未来智。现在智。净诸佛刹智。心境界智境界。不可知。一切众生。乃至法王子菩萨。悉不能知。诸佛子。彼菩萨应学十种智。何等为十。所谓学三世智。一切佛法智。法界无障碍智。法界无量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能持一切世界智。分别一切众生智。一切种智。智佛无量无边智。何以故。欲令具足一切种智。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卷
菩萨十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礙,名修行住。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乾隆大藏经第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佛告大王诸菩萨摩诃萨。依五忍法以为修行。所谓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皆上中下。于寂灭忍而有上下。名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男子初伏忍位。起习种性修十住行。初发心相有恒河沙众生。见佛法僧发于十信。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戒心愿心。护法心回向心。具此十心而能少分化诸众生。超过二乘一切善地。是为菩萨初长养心。为圣胎故。——乾隆大藏经第960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菩萨十住
彼过去佛已说。现在佛今说。未来佛当说。佛子。云何说菩萨十住法行。所谓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相应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王子住。十灌顶住。佛子。是为菩萨十住法行。——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云何彼菩萨发心住。谓此菩萨得睹诸佛世尊色相巍巍殊特妙好广大无比说法广大化众生广大。见如是等广大变现。又闻广大法故。得未曾有。复见如是苦恼众生。是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求如来一切智一切相智。是故名为初发心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又学如是十力。何等为十。谓一处非处智力。二过现未来福业报智力。三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四至一切处道智力。五无数种种界智力。六无数种种胜解智力。七根胜劣智力。八宿住忆念智力。九天眼智力。十无漏智力。佛子。此初发心菩萨。应学此十住力故。——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治地住。佛子。此治地住菩萨为诸众生。先发十种心。何等为十。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愿心。戒心护法心。舍心。定心。回向心。佛子。此治地住菩萨。复发如是十种心故。佛子。此治地住菩萨。常念多闻相续不断。常乐奉事善知识故。供承亲近于一切时能觉察故。发言谦敬故。求坚固无畏智故。发趣菩提智故。志求寂静勇猛智故。志求妙法离诸虚假故。心不迷惑。何以故。谓发如是诚实心。求一切佛法故。乃至随方有圣法处躬自往彼听受亲近。离诸散乱相续不断未曾暂舍。佛子。是故名菩萨治地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相应住。佛子。此相应住菩萨。有十所观求一切法。何等为十。谓求一切无上法故。远离一切忧苦故。观法无自性故。空无体相故。一切法无有常故。一切法不可度量故。离诸疑惑故。不可改变故。非有非无故。非取非舍故。佛子相应住菩萨。复观一切众生界平等法界平等世界平等地界平等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是诸界悉皆平等。何以故。谓如是一切法自性平等故。为求胜法往诣十方。于诸佛前亲近听受。离诸散乱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佛子。是故名菩萨相应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生贵住。得生十种圆满净业解圣言说故。何等为十。谓此菩萨有所说法众必崇受。渐渐增长坚固不退。了达诸法观诸世间无坏灭故。观一切业性离妄想故。观诸果报无取舍故。观于轮回无去来相故。观于涅槃湛然寂静故。佛子。此生贵住菩萨。得是十种圆满净业解圣言说故。复言佛子。生贵住菩萨。观过去佛法平等恒时忆念相续不断故。观未来佛法平等愿当学故。观现在佛法平等勤修习故。观诸佛法如是平等。是故。得过去际未来际现在际。于此三际皆得值遇。如是修习。忆持不忘一切佛法殷勤恭敬。复观过去佛法学平等增长故。未来佛法亦如是学平等增长故。观现佛法亦如是学平等增长故。佛子。此生贵住菩萨。如是观察趣向一切佛法。普皆平等增长修习故。何以故。谓三世平等最胜真实住无虚假故。乃至闻彼他方有如是法。亲自往诣勤求精进心不散乱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佛子。是故此名菩萨生贵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方便具足住。佛子。此方便具足住菩萨。观于无量无边无数阿僧祇不可思议无等等众生界。由如虚空不生不灭自性清净。同真际等法性。如是观察一切众生。是名菩萨方便具足住。佛子。此方便具足住菩萨。有十种事。所修善业皆为方便利乐一切众生故。谓令一切众生于无上道心不退转故。爱乐一切众生不舍离故。饶益安乐一切众生故。悲愍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皆得不可思议解脱道故。洗涤一切众生业垢故。摄伏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欢喜无厌故。以诸方便引导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究竟涅槃寂灭乐故。佛子。此方便具足住菩萨。如是乃至闻彼他方说如是法。亲自往诣勤求修习心不散乱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佛子。是名菩萨方便具足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正心住。佛子。此正心住菩萨。有十种法。应当乐闻勤求志意于佛法中得正心住。佛子。何等为十。谓说佛有色无色于佛法中得正心住。说法有色无色于佛法中得正心住。说菩萨所行之行有色无色。于佛法中得正心住。如是乃至说此众生界。大生众生界。有烦恼众生界。无烦恼众生界。易化众生界。难化众生界。乃至大法界。出生法界。有色世界。无色世界。有法世界。无法世界。佛子。此正心住菩萨。如是乃至于佛法中闻此法故。是为菩萨得正心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此正心住菩萨。复闻此十种法故。入理勤求乃至闻于一切无上法亦皆修学。何等为十。谓无相。无性。无实。无染。远离。无著。无自性。如幻。如梦。离诸疑惑。闻如是一切法故。应勤修习。何以故。为此正心住菩萨入于真实法门故。如是乃至闻彼他方说如是法。亲自往诣勤求修习心不散乱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佛子。是名菩萨正心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不退住。佛子。此不退住菩萨闻十无著法。于佛法中心不退转故。何等为十。谓闻非有佛非无佛。此菩萨于佛法中心不退转故。非有法非无法。于佛法中心不退转故。非有菩萨非无菩萨。于佛法中心不退转故。非取菩萨非不取菩萨。非离菩萨行非不离菩萨行。菩萨非出生非不出生。于佛法中心不退转故。过去诸佛非去非不去。未来诸佛非来非不来。现在诸佛非住非不住。如是三世诸佛智慧平等一相无相。非尽非不尽离诸挂碍。此菩萨闻如是法故。非佛法中心不退转故。佛子。如是名菩萨不退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此不退住菩萨。复闻十种法。而能修习。何等为十。谓闻一多众生于一切法精勤修习故。此胜义谛为一多缘起为胜义谛故。即性即无性即相即无相即有色即无色离诸相好心得决定殷勤修习。何以故。谓闻如是一切诸法因果该彻通达无碍真实法故。成熟解了。如是乃至闻彼他方说如是法。亲自往诣勤求修习心不散乱。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佛子。是故此名菩萨不退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童真住。佛子。此童真住菩萨。得十种法。何等为十。谓得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得察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彼诸众生凡所施为悉能了知。能知众生如是解脱。能知种种众生界种种法界种种世界及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是诸界悉能了知。神通奋迅随念而至。佛子。如是名菩萨童真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此童真住菩萨复闻十种法。而能修习。何等为十。谓闻一佛刹智。震动一切佛刹。观一切佛刹。访寻一切佛刹。游行一切佛刹。往诣阿僧祇世界。问阿僧祇义趣。远离种种自性差别。发一念心而能周遍阿僧祇佛刹听闻修习故。何以故。谓闻如是真实法故。成熟解了第一义故。如是乃至闻彼他方说如是法。亲自往诣勤求修习心不散乱。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佛子。是故此名菩萨童真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法王子住。佛子。此法王子住菩萨。有十种法皆能了知。何等为十。谓能知一切众生所生之处。能知一切众生烦恼。能知一切众生恋着。能知一切众生方所。能知诸佛深妙法故。能知诸佛方便真实性故。能知世界种种差别法故。能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智慧故。能知一切世间广大不坚牢法故。能知真性如如湛然寂静故。佛子。是故此名菩萨法王子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此法王子住菩萨。复有十种法。应勤修习。何等为十。谓善学一切王城种种作用故。善一切王城礼乐故。善一切王城安住故。善入一切王城故善能自在遍游历一切王城故。住法王灌顶故。住法王观察故。得法王自在力故。继绍法王位故。得住法王辩说故。何以故。谓修习一切无碍真实法故。如是乃至闻彼他方说如是法。亲自往诣勤求修习心不散乱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佛子。是名菩萨法王子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佛子。复云何名菩萨灌顶住。此菩萨得十种神通。何等为十。谓能令阿僧祇世界种种动摇故。能照曜种种阿僧祇世界故。能观察种种阿僧祇世界故。能于种种阿僧祇世界同时一心修习故。能于阿僧祇世界成就种种善业故。能于阿僧祇世界种种众生差别心同时能知故。能于阿僧祇世界一一众生种种心行能一时行故。能于阿僧祇世界一一众生有种种根器同时能解了故。能教化阿僧祇世界种种众生故。能遍知阿僧祇一切众生心所作用故。复次善男子。此灌顶住菩萨。潜行密用施为佛事无人能知。所以者何。谓身业不能知。口业不能知。意业不能知。变现不能知。观察种种变化不能知。观过去所行之行不能知。于刹那顷所行之行皆不能知。观智慧不能知。心意不能知。一切智用不能知。佛子。此灌顶住地菩萨。乃至法王子位菩萨。终不能知故。佛子灌顶位菩萨。——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复闻佛世尊。十住。何等为十。谓闻三世智。佛智。法智。法界分别智。法界中边智。一切世界量等法界智。照察一切世界智。圆满一切众生智。一切法智。无边佛智。此菩萨住一切诸佛智故。何以故。谓闻如是一切实际理智故。佛子。是故此名菩萨灌顶住。——乾隆大藏经第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第1卷
菩萨十住
菩萨有十法住。用分别如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等所说。何等为诸菩萨十法住。第一者。波蓝耆兜波菩萨法住。第二者。名阿阇浮菩萨法住。第三者。名渝阿阇菩萨法住。第四者。名阇摩期菩萨法住。第五者。名波渝三般菩萨法住。第六者。名阿耆三般菩萨法住。第七者。名阿惟越致菩萨法住。第八者。名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第九者。名渝罗阇菩萨法住。第十者。名阿惟颜菩萨法住。——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一何等为波蓝耆兜波菩萨法住者。上头见佛。端政无比。视面色无有厌。时无有及逮者。尊贵无有能过者。飞无有能过者。所教授无有能过者。是菩萨。见佛威神仪法如是。使稍入佛道中。转开导之。皆随其意教度。既见勤苦者皆愍伤。稍稍近晓佛语。信向之。新发起意。学佛道。悉欲得了佛智十难处。悉欲逮得知之。何等为十难处十种力。波蓝耆兜波菩萨教。有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当供养佛诸菩萨。二者随其所乐当教语。三者所生处皆尊贵。四者天上天下。一无有能及者。五者佛所有智悉当逮得。六者波罗蜜世所生处。常见无央数佛。七者所有深三昧经悉当逮得。八者死生道无边幅处以来。九者今脱去不久。十者若悉当度脱十方人。所以者何。益入于佛法中故。——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二何等为阿阇浮菩萨法住者。有十意。念十方人。何等为十意。一者悉念世间人善。二者净洁心。三者皆安隐心。四者柔软心。五者悉爱等。六者心念但欲施与人。七者心悉当护。八者心念人与我身无异。九者心念十方人我观如师。十者心念十方人视如佛。阿阇浮菩萨法。当多学经。既多学经。以当独处止。既独处止。当与善师从事。既与善师从事。当在善师边。既在善师边。当易使。既易使。当随时。既随所作为。当勇所作为。既勇。当学入慧中。既学入慧中。以所受法。当悉持。既当悉持法。当不忘。既不忘。当安隐处止。所以者何。益于闵伤十方人故。——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三何等为渝阿阇菩萨法住者。入于诸法中。用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诸所有皆无常。二者诸所有皆勤苦。三者诸所有皆虚空。四者诸所有皆非我所。五者诸所有皆无所住。六者诸所有皆无利。七者诸所有皆无所止。八者诸所有皆无有处。九者诸所有皆无所著。十者诸所有皆无所有。诸法悉入中不复还。渝阿阇菩萨教法。悉当念于十方人。念于十方人已。悉当念法处。念法处已。悉当念诸佛刹。念诸佛刹已。悉当念地法。念地法已。悉当念水法。念水法已。悉当念火法。念火法已。悉当念风法。念风法已。悉当念欲法。念欲法已。悉当念色法。念色法已。当念无有欲色法处。念无所欲色法处已。心无所贪。所以者何。用是故。悉当法明。——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四何等为阇摩期菩萨法住者。常念于佛处生。有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不复还。二者多深慈于佛。三者深思惟法。四者皆视十方人慈心。五者思惟十方了无所有。六者十方佛刹皆虚空。七者宿命所作了无所有。八者诸所有皆虚空。譬如作幻耳。九者诸所有勤苦无所有。十者泥洹虚空无所有。用是故。生于佛法中。是为阇摩期菩萨教法。过去诸佛虚空无所有。当来诸佛虚空无所有。今现在诸佛虚空无所有。过去诸佛法无所有。当来诸佛法无所有。今现在诸佛法无所有。过去诸佛法。念从何所出生。索了无所有。当来诸佛法。念从何所出生。索了无所有。今现在诸佛法。念从何所生。索了无所有。诸佛法等悉了无所有。所以者何。是三世法。等皆了无所有。——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五何等为波渝三般菩萨法住者。所作功德。悉度十方人。有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悉护十方人。二者悉令十方人善。三者悉念十方人命安隐。四者悉爱十方人。五者悉哀十方人。六者悉教十方人莫使作恶。七者悉引十方人着菩萨道中。八者悉清净于十方人。九者悉度十方人。十者悉脱十方人令般泥洹。不可复计十方人。不可复数十方人。不可复议十方人。不可复称十方人。不可复量十方人。了不可议说十方人。何等为十方人者。都卢十方人。皆虚空人。皆非我所人。皆无所有人。皆所有皆无他奇。所以者何。心无所著故。——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六何等为阿耆三般菩萨法住者。有十法深慈心哀。何等为十法。一者用说佛善恶心无有异。二者说法善说法恶心无有异。三者说菩萨善说菩萨恶心无有异。四者求菩萨道人共相道善恶心无有异。五者中有人言十方人多十方人少心无有异。六者都十方人转相道善恶心无有异。七者中有人说言十方人易脱难脱心无有异。八者说法多说法少心无有异。九者说法坏说法不坏心无有异。十者有法处无法处心无有异。是菩萨当学。是诸法无有处。复有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诸法无有处。二者诸法不可得见处。三者学诸法譬如化作。四者诸法皆虚空。五者诸法若干种虚空。六者诸法无有挂碍极虚空处。七者诸法譬若幻所化。八者诸法譬梦中所有。九者诸法不可计。十者诸法无所有不可得视。所以者何。益深入佛法中。无有能胜者。——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七阿惟越致菩萨者。何等法住。菩萨闻十事坚住。何等为十事。一者有佛无佛不动还。二者言有法无法不动还。三者有菩萨无菩萨不动还。四者有求菩萨道者无有求菩萨道者不动还。五者持是法得持是法不得不动还。六者有诸过去佛无诸过去佛不动还。七者有诸当来佛无诸当来佛不动还。八者有诸现在佛无诸现在佛不动还。九者佛智慧尽佛智慧不尽不动还。十者过去世事。当来世事今现在世事乎。若干种乎一种心终不复动还。是菩萨当教令学此十事。何等为十。一者向一慧。入若干慧。二者持若干慧。入一慧。三者一慧入若干事。四者从若干事。入一慧。五者持十方人。处虚空。六者持虚空。皆入十方人。七者持思想。入不动摇。八者持不动摇。入思想中。九者持虚空。入想中。十者持想。入虚空中。所以者何。诸功德法悉入中。用是故不复动。——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八鸠摩罗浮童男菩萨者。为何等法住。菩萨于十事中住。何等十。一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悉净洁。二者无有能得长短者。三者心一反念在欲生何所。四者十方人知谁慈心者。五者十方人所信用悉知。六者十方人若干种悉知。七者十方人所作为悉知。八者诸刹土成败悉知。九者神足念飞在所到。十者诸法清净学。是菩萨。当复学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当学知诸佛刹佛刹。二者当学感动诸佛刹。三者当学自在所作威神。四者当学视诸佛刹。五者当学从一佛刹复至一佛刹。六者当学往到无央数佛刹。七者当学知无央数法在所问。八者当学变化。譬如幻自在所作。九者当学佛音声响。十者当学一反念。供养无央佛所。即悉遍至到。所以者何。入于一法中多所遣。——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九渝阿罗阇菩萨者。何等法住。菩萨用十事得。何等为十事。一者诸十方人。所出生悉知。二者十方人。所系恩爱悉知。三者十方人。所念本末所从来悉知。四者十方人。所作为宿命善恶所趣向悉知。五者若干种诸法悉知。六者十方人所念。若干种变化悉知。七者诸佛刹坏败善恶悉知。八者过去当来今现在。无央数世事悉知。九者十方人。等不等悉知。十者教授十方人。说虚空法悉知是。菩萨复有十处当学知。何等为十处。一者佛法宫当学。二者造佛法宫当学。三者佛宫中所有当学。四者佛宫中所教敕当学。五者佛所出入宫当学。六者法宫当学。七者法王宫当学。八者法所教敕当学。九者安行法王当学。十者更造作法中王所教敕。当承用学。所以者何。心稍稍入佛大道中。所闻法自用教。——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十阿惟颜菩萨者。为何法住。菩萨入于若干十智中。悉分别知。何等为十智中。一者当何因感动无央数佛刹。二者当明无央数佛刹中事。三者我日日当置无央数佛刹中菩萨。四者我日日当度无央数佛刹中人。五者我当安隐无央数佛刹中众。生六者十方人无央数。皆闻我声。七者悉知十方人民。八者十方人所思想善恶。我悉当知。九者十方人。我悉当内佛道中。十者十方人。我悉当度脱。渝罗阇菩萨。不能及知阿惟颜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所作为。了不能及知阿惟颜菩萨事。不能及知神足念。不能知飞。亦不能逮知阿惟颜菩萨过去当来今现在事。亦不能逮知所念佛刹。亦不能逮知心所念所行。为智慧用十事。渝罗阇菩萨。不能逮知阿惟颜菩萨所行事。是阿惟颜菩萨。逮入佛十智中。何等为十智中。一者过去当来今现在。无端亟从佛学。二者诸佛法悉具足。从佛学。三者诸法处无所挂碍。从佛学。四者诸法处。无边幅无崖底。从佛学。五者诸所有刹土。我悉当护持是功德威神。从佛学。六者不可复计刹土处无边幅。悉当明知。从佛学。七者十方无央数佛刹。悉当安隐。从佛学。八者十方人所行。为悉当从佛学。九者诸法智慧悉入中。从佛学。十者佛所有智慧。悉当知。从佛学。所以者何。悉具足知。皆晓了佛智慧。都无所复从谁学道。是为阿惟颜。以十法菩萨行道如是。——乾隆大藏经第104部《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菩萨十住
佛言:“有十住菩萨功德,各有高下,自有次第。”文殊师利言:“何等为十?”——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一住波蓝质兜波菩萨法住。”佛言,“上头见佛端正无比,视面色无有厌无有逮者,尊贵无有能过者,所教授无有能踰者。见佛威神仪法如是,便稍稍入佛道中,转开导之,皆随其意教度脱之。见勤苦皆愍伤之,稍稍解晓佛语,信向之。新发起意学佛道,悉欲得了知佛智十难处,悉欲逮得之。何等为十难处?佛十种力是也:一者、当供养佛,二者、当随其所乐当教语之,三者、所生处皆尊贵,四者、天上天下无有能及者,五者、佛智慧悉逮得,六者、世世所生处得见无央数佛,七者、佛经悉逮得,八者、悉过度诸生死,九者、今脱去不久,十者、悉度脱十方人。”——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二住何等为阿阇浮菩萨法住?”佛言,“有十意念十方人。何等为十意?一者、悉念世间善,二者、洁净心,三者、皆安隐心,四者、柔软心,五者、悉爱等,六者、心念但欲布施与人,七者、心悉常等护,八者、念人与我身无异,九者、心念十方人视如视师,十者、心念十方人视如视佛。阿阇浮菩萨法,当多学经;多学经已,当独处止;独处止已,常当与善师从事,当在善师边易使,当随时,随时所作为勇;所作为既勇,当学人中慧已,所受法当悉持,当不忘也;既不忘者,当安隐处止。所以者何?益于十方人故。”——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三住何等为喻阿阇菩萨法住者?”佛言,“入于诸法中用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谓所有皆无常,二者、谓所有皆勤苦,三者、谓所有皆虚空,四者、谓所有皆非我所,五者、谓所有皆无所住,六者、谓所有皆无所利,七者、谓所有皆无所止,八者、谓所有皆无有处,九者、谓所有皆无所著,十者、一切无所有,诸法悉入一法中,一法悉入诸法中。是为喻阿阇菩萨教法。”——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四住何等为阇摩期菩萨法住者?”佛言,“常愿于佛处生有十事:一者、不复还;二者、多深思于佛;三者、深思于法;四者、意念比丘僧,视十方人慈心;五者、思惟万物皆无所有;六者、十方佛刹皆虚空;七者、宿命所作了无所有;八者、诸所有如幻皆虚空;九者、诸所勤苦无所有;十者、泥洹虚空亦无所有。用是故,生于佛法中,是为阇摩期菩萨教法。”——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五住何等为波俞三般菩萨法住者?”佛言,“所作功德悉度十方人,有十事:一者、悉护十方人,二者、悉念十方人善,三者、悉念十方人令安隐,四者、悉爱十方人,五者、悉哀念十方人,六者、悉念十方人莫使作恶,七者、悉引十方人著菩萨道中,八者、悉清净于十方人,九者、悉度脱十方人,十者、悉使十方人般泥洹。是为波俞三般菩萨法教。”——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六住何等为阿耆三般菩萨法住者?”佛言,“有十法深哀慈心:一者、有人说佛善恶,心无有异;二者、说法善恶,心无有异;三者、说菩萨善恶,心无有异;四者、求菩萨道人共相导善恶,心无有异;五者、有人言。十方人有多少,心无有异;六者、睹十方人,展转相导善恶,心无有异;七者、中有人说言,十方人易脱难脱,心无有异;八者、若有人说法多少,心无有异;九者、有人说法坏不坏,心无有异;十者、有法处无法处,心无有异。是为阿耆三般菩萨教法。”——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七住何等为阿惟越致菩萨法住者?”佛言,“菩萨有十事坚住不动:一者、言有佛无有佛,心不动还;二者、有法无法,不动还;三者、有菩萨、无菩萨,不动还;四者、有求索菩萨道,无求索菩萨道者,不动还;五者、持是法得,持是法不得,不动还;六者、有诸过去佛,无过去佛,不动还;七者、有诸当来佛,无当来佛,不动还;八者、有现在佛,无现在佛,不动还;九者、佛智慧尽不尽,不动还;十者、当来、过去、现在世事乎若干种,若一种,不动还。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教法。”——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八住何等为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者?”佛言,“菩萨于十事中住:一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悉净洁,二者、无有能得长短者,三者、一反念在所欲生何所,四者、十方人知谁慈心者,五者、十方所信用悉知,六者、十方人若干种悉知,七者、十方人所作为悉知,八者、十方诸佛刹土成败悉知,九者、得神足念飞在所至到,十者、诸法悉净洁。是为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教法。”——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九住何等为俞罗阇菩萨法住者?”佛言,“用十事得:一者、十方人所出生悉知,二者、十方人所系恩爱悉知,三者、十方人所念本末、所从来悉知,四者、十方人所作宿命、所趣向悉知,五者、十方人若干种诸法悉知,六者、十方人所念若干种变化悉知,七者、诸佛刹善恶坏败悉知,八者、过去、当来、现在无央数世事悉知,九者、十方人等不等悉知,十者、教授十方人说虚空法悉知。是为俞罗阇菩萨教法。”——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十住何等为阿惟颜菩萨法住者?”佛言,“菩萨入于十智中能分别知,有十事:一者、何因当感动十方诸佛刹;二者、当明无央数佛刹中事;三者、我日日当著置无央数佛刹中菩萨;四者、我日日当度脱无央数佛刹中人民;五者、我当安隐无央数佛刹中众生;六者、十方人莫不闻我声欢喜得度脱者;七者、悉令十方人民使得佛道,皆舍家作沙门;八者、十方人所思想善恶,我悉知之;九者、十方人,我悉当内著佛道中,悉使发菩萨意;十者、十方人,我悉当度脱之。是阿俞罗阇菩萨,了不能及知阿惟颜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所作为,了不能及知阿惟颜菩萨事,亦不能知神足念,不能知飞行,亦不能逮知阿惟颜菩萨当来、过去、今现在事。是为阿惟颜菩萨教法。”——乾隆大藏经第105部《佛说菩萨十住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