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妄想
- juezhao
- Oct 18, 2021
- 5 min read
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到自觉圣;外道通趣善见,觉摄所摄妄想断;缘起种种相,妄想自性行,不复妄想。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谓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大慧,云何言说妄想?谓种种妙音、歌咏之声,美乐计著,是名言说妄想。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种种计著而计著,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云何利妄想?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名利妄想。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是名自性妄想。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著妄想,是名见妄想。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著,是名生妄想。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是名不生妄想。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是名相续妄想。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谓缚不缚因缘计著,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大慧,计著缘起而计著者,种种妄想计著自性;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大慧,幻与种种,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非种种因;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而见差别。是故非异、非不异。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著。——乾隆大藏经第171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到自觉圣。外道通趣善见。觉摄所摄妄想。断缘起种种相妄想自性行。不复妄想入楞伽云。我今当说妄计自性差别相。令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善知此义超诸妄想证圣智境知外道法。远离能取所取分别。于依他起种种相中。不更取着妄所计相。——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谓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妄想是一随境有异。此中先总次别。总名可见。别相凡十有二。初列十二名。次征释其义。——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言说妄想。谓种种妙音歌咏之声美乐计着。是名言说妄想此计着种种音声词句。以为有性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所说事自性者。凡所说事极其所以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妄想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种种计着而计着。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此言随事起见。如渴鹿之奔阳焰以作水想。谓于地水火风。执有坚湿暖动之性。而不知其性本融。于一切法妄计名相。性即法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利妄想。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名利妄想世间财宝本是幻物。凡夫不了而起贪着。——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是名自性妄想言持此如是者。持谓执持。即于诸法起自性见。执以为是。余皆为非。何异外道恶见分别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谓于因缘生法起有无等见。妄想分别成生死因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着妄想。是名见妄想此言外道恶见执著有无一异俱不俱四句分别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此于假名实法上。计我我所而起言说分别。——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着。是名生妄想入楞伽云。谓计诸法若有若无从缘而生。是名生分别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是。名不生妄想谓一切法未有诸缘。而先有体是。不假因缘而生故。起不生分别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是名相续妄想彼俱相续如金缕者。入楞伽云。谓此与彼递相系属如金与线。是名相续分别。——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谓缚不缚因缘计着。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缚不缚因缘计著者。以理言之。法本自离何缚之有。情着成缚不可云无。如士夫者。入楞伽云。如人以绳方便力故缚已复解。此于无缚解中。而生计着也。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已上诸计不出有无故结云也。——乾隆大藏经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乾隆大藏经第142部《维摩诘所说经》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乾隆大藏经第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乾隆大藏经第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Комментарии